11月28日上午,图书馆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图书馆楼党建活动室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总支书记、馆长李明主持学习活动,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参加学习。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这段话出自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坚持”,其中第一个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全党要牢记“三个务必”,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要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向人民交出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
李明在会上总结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干事创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文:朱瑞娟 图:赵晓芳 审核: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