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本馆新闻 >> 正文

“不为繁华易素心

发布时间:2022-06-09点击:(

近日,传媒学院苏立教授向图书馆捐赠个人书法作品六十幅,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为图书馆捐赠个人书法作品了。

苏教授在2021年为图书馆捐赠的书法作品已经布置在了图书馆阅览室和书库等公共区域,他的书法作品飘逸、灵动,给前来图书馆借阅图书或者学习的读者带来美的享受。那么,苏立教授是如何走上书法之路的?什么事情触动了他做公益的?带着这些问题,图书馆文化建设中心老师采访了苏立教授。

1.jpg

苏立教授谦和地介绍了自己习书法之路:他在五、六岁时候就开始学书法,刚开始是过年时候跟着大人写“福”字,后来上了小学,他和一位小儿麻痹症的同学成了好朋友,因为这位同学户外活动不是很方便,于是他俩经常在一起静悄悄地练书法,什么颜体、欧体,都有练习过,就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传统书法的种子在他心里慢慢地生根、发芽。高考顺利地考取吉林师范大学中文专业,进了大学后他如鱼得水,在课余时间,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到书法上,随身的书包里更是天天装着心爱的书法字帖,草书、行书、隶书,他研习揣摩,沉浸其中,不亦乐乎。在此期间,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书法展览,水平日渐提高,书法篆刻不分家,他同时研习篆刻,并为自己刻了人生中的第一枚名章,这枚名章自此伴随着他走过万水千山。后来工作十余年后,去日本留学,六年后回国,在滁州学院任教,并于2015年调到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工作,这漫长的人生岁月里,写书法一直伴随着他。

“书法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现在要是一天不写书法,我就觉得不充实。”他谈到了自己对书法的衷爱,这也许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但见他提及“书法”两字时,两眼中闪出的熠熠亮光。

在2018年的时候,他来到喀什大学援疆支教,3年间,捐赠出自己的书法作品三百余幅。当他感受到自己的书法作品给很多人带来美的陶冶时,他不禁为自己所做的公益事业感到慰藉,并深受触动,自此他更加勤奋地研习书法,并几次将自己的书法作品捐赠出来。

“最喜欢的自己的书法作品是《春江花月夜》和《沁园春雪》,《春江花月夜》诗篇里超逸灵动的中国传统之美让我着迷,我努力用书法作品体现出它的意境,使得书法作品和诗文内容浑然一体;《沁园春雪》气势磅礴,是我很崇拜的毛主席的诗词之一,同样,我想在书法里体现出它内蕴的博大,多次揣摩多次书写后,终于达到了自己追求的书写效果。”在笔者询问苏教授最喜欢的书法作品时,他侃侃而谈,接着,他谈到自己对书法的一些感受,“练习毛笔书法时候就像是在驯服一匹野马,这种能驯服它的感受非常有成就感。”笔者听到这个新鲜的比喻,略一思忖,不禁信服地点头,苏教授书写的潇洒自如的行草书法作品,不正是一匹匹飞驰着的野马么?通过谋篇布局通过运笔通过构字,他控制住了它们,按照自己的内心的艺术审美思路驰骋前行,不亦快哉!

2.jpg

苏教授自己热爱书法,将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慷慨捐赠出来,实现了他“想做文化普及,为社会做点贡献”的愿望。目前,苏教授还在青岛科技大学开设了书法公选课,有二百多名同学选了这门课,通过他的指导,他发现了几位同学有书法天赋,他鼓励他们刻苦练习,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赵晓芳文,苏立图,李明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