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本馆新闻 >> 正文

爱心捐书故事系列之六:“山中习静观朝槿”——知名校友柳华一之字画

发布时间:2020-11-18点击:(

“我主要画国画,以花鸟画为主。……画国画之余,还学习书法、油画,以及水彩水粉画,体验不同工具材料的表现力,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画家柳华一曾经在一篇文字中这样说,实际上,他还习篆刻,他在艺术创作领域涉面颇为广泛且深入。

在不久前,柳华一曾向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捐赠画册两套,一套九册,这九册荟萃了他多年来创作的精华,可谓煌煌之卷。单看画集的名字,便能领略到他炫彩纷呈的绘画思想及他的某些幽深的不为常人所熟知的心理路程,这九册的名字依次是: 《彩韵诗情》《芳林倩影》《静观自得》《寒林欢歌》《遍野斑斓》《感悟生灵》《放眼青山》《梦回家乡》《菩提心迹》。其中,《遍野斑斓》这一集表现的皆是漫山遍野的花花草草,一派生机盎然、清新质朴气象,色彩率真明妍,不由让观者眼前一亮,仿佛嗅到了花朵的气息,那蓬蓬勃勃的生命的气息,涌动在空气里,把观者的眼眸浸润得更为澄净。其中,柳华一老师于甲午年创作的一幅小花朵之画吸引了笔者的目光,这幅画描绘的是我们寻常在路边或街角旮旯遇到的淡紫色的小菊花,这一大丛的花朵,密密集集,它们齐齐仰着愉快又执着的笑脸,一边看着这个循环流转的迷人世界,一边也把自己最美丽的面容呈给我们,这种淡紫色的小菊花,生命力特别强,从万物萌动的春天,到黄叶飘飘的秋天,甚至初冬,这么绵长的时光里,都有它的小巧俏丽的身影。淡紫色,在中国人眼里,属吉祥之色,所谓“紫气东来”,如今,它被柳华一老师用水彩的手法表现在画上,色彩明快又单纯,洋溢着天真又蓊郁的生气。柳华一老师取自山野边的花草之画甚蕃,翻阅着画集,这些充满灵秀的草木生灵频频跳入眼眸时,也会不经意让人想到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者山水画诗人王维的“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等诗句。

微信图片_20201118140536.jpg

微信图片_20201118140542.jpg

柳华一老师在崂山生活已十载有余,也可说是隐居在崂山里,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山上的花草鸟兽、山泉雨露之气韵,皆入他的呼吸里他的血液里,再从他的画笔里慢慢地流动出来。日复一日,他的内心愈加磅礴又丰盈,一个真正的画家总是用心贴着大自然,贴着万物生灵,才能诚挚地表达出大自然表达出万物生灵。

微信图片_20201118140750.jpg

柳华一老师最特别的一点他不加入任何协会,也不出去上班,鬻画为生。

自第一次为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捐画以后,他于庚子年菊月复捐字四幅。第一幅《福地》,柳老师解释道:世人以读书为幸福快乐之事,图书馆乃读书人的福地。这幅字体为章草,章草为“今草”的前身。第二幅《看山》,看山象征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它传达了“世间万物,皆由心生。”这幅字体是楷书。第三幅《嘉木成荫》,这幅以绿色宣纸为背景的字甚引人注目,它寄托了柳华一老师对图书馆读者的期许,希冀他们长久地涵泳在我们邈古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学有所成,同时,“嘉木成荫”也象征了青岛科技大学百年树人,生机长存,绵绵不止。这幅字体为小草与章草结合。第四幅书写的为唐代王涯的《春游曲》: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院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这幅字自然是表达那春天时节,杏花嫣然开放和盈盈江水相映成趣的美妙景色,富有生趣,令人心旷神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在看书累了时候,抬头一看这幅字,自会会心一笑。这幅字的字体亦为章草。

柳华一老师的画作淳朴天然,他的字安稳秀逸,他的人像那崂山北九水里的石头一般,沉默恬静,他的心境像那崂山上方的天空,悠远空缈。

那么,各位读者君会认为柳华一老师是逃遁现实的隐士?非也。

他在一篇自叙的文章末句道:“世界为我而造。”这诤诤然的话语,自与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赵晓芳 图:赵晓芳 审核:李臣)